本站致力于科普电子邮件知识,属于个人blog性质,不接受包括广告投放在内的任何商业赞助。为避免失联,您可以关注mailabc微信公众号。

电子邮件地址中的@符号由来

邮件资讯 小胡子大魔王 8个月前 (05-12) 741次浏览
电子邮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的频率很高,用于收发邮件、传输文件。电子邮箱地址在格式上是有规律的,其中包含一个特殊字符@。那么,这个@从何而来,代表什么意思呢?

电子邮件地址@符号含义

@,[跟我念:艾特]。

每一个电子邮箱都有独立的地址进行标识,其格式为:用户名@邮件服务器域名。

  • 字符@之前的用户名由用户自己定义,通常采用容易记忆的字符串,每一个用户名都是独立唯一的。
  • 字符@之后的是邮箱服务器的域名,每一个域名在因特网范围内也是独立唯一的。因此,每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在因特网都具有唯一性。

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诞生

1971 年,Tomlinson 是美国 BBN 公司的一名工程师,负责 ARPANET(阿帕网)相关的工作。ARPANET 可谓是全球互联网的鼻祖产品,而它可能也是冷战的产物,ARPA 这四个字母就代表「高等研究计划署 (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)」,而它是美国军方的一个分支机构。通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分离的计算机之间创建能够交换信息的网络,ARPANET 为美国军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起了保护的作用,这相当于电子邮件的早期雏形。BBN 公司当时就是这个计划的一个承包商。

而作为其中的一员,Tomlinson 对电子邮件自然有比较好的理解。在 1971 年的时候,他在键盘上选择了「@」作为计算机之间发送信息的标志,而他也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邮件。他改良了 SNDMSG 这个在当时使用的信息传送程序(SNDMSG 只能在本地机器上运行,方便使用同一台机器的人共享一些短消息),终于发出了跨计算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。

在 2009 年接受《纽约时报》采访的时候,Tomlinson 说道:「我给自己从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上发送了一则消息。而发送的消息内容我已经全忘了。」不过据查,他发送的第一封邮件内容是”QWERTYUIOP”。

电子邮件发展史

这部分内容可以查看往期文章:电子邮件发展史

  • 到了 1974 年,因为 ARPANET 的推广,电子邮件的用户已经达到了数百人,不过他们大都是军方用户。自那之后,电子邮件开始了飞速的发展。
  • Lawrence Roberts,这位当时为 ARPANET 服务的科学家为他的上司发明了邮件中的文件夹,以便其能够更好地梳理自己的邮件。
  • 1975 年,南加州大学的 John Vittal 第一次发明了邮件相关的服务软件。
  • 1977 年,现代的电子邮件系统开始出现。使用同一款软件并且联网了的计算机都可以使用 Tomlinson 的方法去发邮件。
  • 1982 年,有关电子邮件第一个重要的标准出台了,这就是 SMTP(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),它是第一个基于互联网基础传输电子邮件的标准。时至今日它还在被人使用。而也是在这一年,「email」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了。
  • 1983 年 1 月 1 日,ARPANET 正式使用 TCP/IP 取代旧的网络控制协议(NCP,Network Control Protocol),从而成为今天的互联网的基石。
  • 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,电子邮件被广泛使用。我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就在 1987 年,是由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送到德国的。
  • 1988 年,世界上第一个商用邮件系统 Eudora 出现,发明者是美国软件工程师 Steve Dorner。
  • 1990 年,HTML 格式的邮件出现,除了文字之外,我们也能在邮件中看到图片了。
  • 1992 年,MIME 协议(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,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)诞生,它扩展了电子邮件标准,使其能够支援更多种形式的内容。也是在这一年,微软在 MS-DOS 系统上,推出了 Outlook 邮件应用。
  • 1996 年,世界上第一个以网页为基础的邮件应用 Hotmail 诞生,然后微软在下一年花了 4 亿美元买下了它。
  • 1998年,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开发的免费邮件系统Coremail在丁磊和陈磊华的努力下诞生。这第一套免费邮件系统很快被丁磊挂在163.net上供中国当时的网民免费使用,并在当年年底就拥有了40万用户。
  • ……

未标注来源的文章均为原创作品,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非原创文章均已标注来源,如有侵权请告知。 如您喜欢本站,可以收藏加关注(扫码关注右上角微信公众号mailabc)。
喜欢 (2)